序
很多很多年以前爱上摄影,是一种真正的热爱,是一种无时无刻不为之激动和踌躇的爱情。
从初中的萌芽意识到高中捧书钻研,虽然并未视之为事业苦心经营,却是一直割舍不了的一份感情。大学是让人学会思考的地方,中国人的脑袋基本是这个时候打开的,如果不是,之后就很难再打开了,有了打开的脑袋,除了努力去思考之外,我还留下了很多照片。从中把这些胶片时代的经典片段拷贝成数字,几多年后给后人发觉,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惊叹,哈,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大西爱村。
一、初来乍到的文艺晚会
黄寻是我经常会想念的人。去西大的第一天,在报到处看到她熟悉的脸,一种无法抗拒的亲切感顿上心头,同样的舞台爱好,相似的处事原则,必不可少的成为了我大学里最熟悉的女人。这三张是大一时期的舞台演出,当时编了一个很弱智的剧情的舞台剧,尽管如此,我却收获巨大。因为那时开始,不仅仅开始活跃自己的人际能力,更重要的,了解到组织这样活动的能体会到久违的集体感,是我的终极追求。
这时候,丛嵩还是纯情阳光激情高亢的小伙子,Dophin也是国中女生般清醇无暇小姑娘,没有专业的知道,尽情于互助友爱的氛围中,我相信,这群人之后很难找到这样的感情了,利益的冲突,物质的腐朽,一切都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人也就浮躁了。



二、向左走、向又走的首届晚会
中加的诞生饱受着鲜花与唾沫,但是中加作为一个集体,表现出独特的自豪感和必然的团结性。其实每一个刚到西大的中加人,哪里知道自己的优越地位被其他偾事忌俗的“正统青年”视为毒树之果。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有些桀骜不逊,但是却也没有秉承无谓的“生产资料”分封自己的愚昧思想,我是感觉中加提供的环境的确能让人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中加的第一界新生晚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与独立,至少我个人感同身受。在《后来》的基础上开始的剧情创作是一次思想的进步,也许专业人士看来依然乏味不堪,却于我的确是一次进步,而这种进步从内容上要比从形式上表现得突出得多。


《谁给的坚强》本想表达社会落后造成的对边缘爱情的不相包容,Always饰演男主角的童年,刘家志饰演其成年,黄寻第二次与我合作饰女主角,我和小鸡是故事的讲述者,当然是通过演唱的方式。但是由于形式的不足,造成表达的不充分,甚至还有人倒念这个节目的标题,后果十分严重。


《向左走,向右走》是几米的浪漫故事,通过众人的合力表达出了特定的动人场景,其效果似乎超出我的想象。 排练也十分辛苦,每天晚上11:30之后才手工,好在四栋楼下的管理员师傅心地善良,很好说话,累是累的,开心真的很重要。
三、SCIC01(3)的集体魅力
SCIC2001(3)在邓先生和大家的努力下,算是大学里很团结的一个集体,那种互助互爱在我离开那个集体之后越发地怀念起来。也许会有人说,年纪的长大和涉世的深入,这种初级而原始的友爱情怀会毫不留情地在人生的长河中迅速地流逝。



无论如何,我怀念那个年代。那个圣诞节,我们去吃自助餐,似乎是Betty还在中国的那一年。
后来我们还去了东兴附近一个叫“京滩”的海边,家漪和我说了浪漫的海滩的来源的故事,虽然现在忘记了,但当时的感动还记得。回来之后写了一篇作文,《春序无言》,当时很幸福。
我们还去了中国越南边界的跨国大瀑布,我第一次用专业胶片,图象冲出来的惊艳折服了班上所有的同学。





四、高中好友的距离性感情
大学前期,高中时期的一群狐朋狗友还会频繁联系,我们每个学期假期回家都有一次聚会,内容以聚餐为主,下面这些是在莎莎姐家聚餐作饭的照片,时间越来越长,联系就越来越少,出了莎莎姐今年一同考试会经常电话一下,其他人都过上自己的幸福小日子了。Anyway,这些菜香还是略有记忆的。



这是大年三十聚会的照片,河堤上空有美丽的烟火表演,对我而言,它也是那座城市一年一度的温存。

一开始就提到黄寻,她是我大学里面遇到的难得的踏踏实实的女孩子,小楮说我这样的人身边女人会满满地溢出来,说真的我并不否认这一点,如果我有邓先生的思维,我想,大学阅女无数不会比他差多少。然而我并非否认女人这个团体,只是在我交往的范围,能让我喜欢的确实寥寥无几。所以说,黄寻是我的极品,而极品是用来收藏的。
这是我用邓先生的相机在中加大院里拍的,还碰到了Wilda,那个胖胖的教我们Communication的外教,聊了一下,这个外教很喜欢我,所以我的大学成绩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93分(另一个上90分的是魏老先生的宪法,但那基本是先生照顾的分数)。


五、凤凰相机习作的不同地点
记得那时候Jane还在桂林读书,我和一个朋友就去桂林找她,然后一起去了大圩那古镇,当时还能扛得动30多斤的脚架,Jane就是那时候帮我提脚架的女生,后来我在《找个人·带我走》的文字里纪念了那次难忘的旅行。


下面那张是和初中老友吴帆去赵家井外拍的照片,经过数字修复,色彩很可人;上面是雅还在南宁的时候来西大帮我拍的,军训期间,头型很矬。回想那个可以无忧无虑提着凤凰相机到处拍照的年代,虽然做穷学生物资紧缺,却有迥然不一样的内心享受。上次和雅拍纪念9.18的照片时说,我们终于可以初步享受资源充裕带来的便捷了,生活慢慢好转起来,伴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口号,也享受着时代进步的号声悦耳的蓬勃硕果,但是,当我托着疲惫的身体离开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猛然知道这样的硕果,是要用艰苦奋斗去换取的,即使个人有百般的不愿意,时代会主动地把你推向前进。


话题还是回到我的照片中,去我外婆家呼吸一下油菜花的清香。凤凰是我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相机,当然不会忘记在外婆家的采景写生。之后我还借了立言的F717专门拍了外婆外公,不知道是否他们童年的照顾给我留下太多难以忘记的快乐记忆,外婆家是一个即使艰苦,却幸福洋溢的地方。
每一次回去亲戚都没到起,其实拍全家福的想法在脑袋中孕育了很久,如今终于有自己的F717拉,今年过年一定要实现它!


六、转院分流的一张照片
第一年只要Betty一个外教担负我们全部的课程,感情更加深厚。这些是第二年的外教,最喜欢的是Tom,Wilda和Frank,可以说,虽然很多中加学生分流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甚为遗憾,有过之者提出教育模式实验品的论断,无论无何,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语言交流能力绝对超越其他学院的学生。排除西大现有的外语学院以外,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能力,普遍无法比拟中加学生。所以对于那些依然相信教育模式实验品理论的后来人,一定得先反省自己的作为,再去评断院方的得失。总之,喜欢这些活泼的外教们。

七、很久很久才有一次的初中聚会
第一张中间那个小女生今年结婚,因为考试的缘故也就错过了。时世变迁啊,这些小孩都有各自的生活去了,结婚的结婚,生小孩的生小孩,而我,似乎一步步地变成一个古董,早些时候的一次聚会一个初中同学问起近况,我说读书,边上同学的诧异眼神足以让我深度了解他们已在社会上经历了种种,而我却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小婴孩。




八、转院后的舞台生活
刚到法学院,正好碰上哪里千年等一回的新生晚会,传说法学院对文艺的态度比较消极,庆幸的是,有我们法学02(3)的文艺晚会,受到了院内外的认可,《有一段感情一去难返》是在洗澡房里构思出的剧本,被即任的学生会主席评价为他看过的西大最好的学生演出,十分荣幸。而对于主持人选拔的经历,更是让我潜移默化地学会这个新学院的生存规则,使得我们与原法学院的同级学生不至出现我们的学弟学妹那样的对抗情绪。当然,对于这些小朋友的理直气壮,不用分析深层原因,重要的是他们能学会如何适应新环境下的生存法则,读法律不就为了这个吗,呵呵。

后来作为在晚会中只是一个三等奖的节目,被邀请代表法学院参加学校的舞台剧比赛。只是合作的对象不一样之后,来自于人情关系的不充裕的矛盾,使得整个过程没有我期望的那么顺利。但是,黄寻——我永远的女主角的再次加入,使我找到了一些精神的脊梁。


这是当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在西大的演出,我和小鸡等那一年度的校园歌手获奖的人,有机会和各国的艺术家同台演出,虽然地位比较卑微,但是却有一种十足的象征意义。

九、法学02(3)的团队活动
在人民公园的扫墓活动,居然演讲搞还是我写的,如今看起来,还是严重不相信这样政治的文字出自我的头脑,所以抄录下来配图欣赏: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限崇敬与感激的心情来到这里,为了缅怀50多年前革命先辈们奋勇卫国、无私奉献的那段历史,他们用满腹的激情和一颗颗赤诚之心,为我们创造了中国20世纪后半期的灿烂辉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一段智勇与血泪交织共鸣的历史,那是一曲用毕生精力共谱的壮志之歌。在这个春意涌动的日子里,我们再次重温那些动人心扉的故事,再次记念那些悲情壮烈的瞬间,现在让我们一起默哀x分钟……

(x分钟后)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共青团员,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新时代,然而,我们更要铭记先辈们的教导,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滔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武装自己,认真努力、勤奋刻苦地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
我们更要沿着前辈们的脚步,万人齐心、众志成城,继续走完他们尚未走完的革命道路。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富裕起来,让中华民族强大起来,让世界各国人民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广西大学法学院023班
十、团体的结晶——班级承办的学院歌手比赛
每个人亲力去拉赞助,一百元一百元的和商家谈,每个人都在为赞助而发传单,自己做海报,安排初赛和复赛,邀请评委和嘉宾,联系和布置比赛场地……这一切的一切并非只是上述的这些,每个人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大家齐心协力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我说过,这是我认为参与社会活动的终极目的。有意思的是,许多中加转到其他学院的朋友也来帮忙,为我们打气,在我们的集体照中,看到比赛完毕后大家在相机前的开怀大笑,我相信,这份感情将永驻心头!



尾声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照片没有整理出来,各种原因的限制,照片很久前就处理好了,只是前段时间考试没有时间发布出来。通过数字化这种即将离去的胶片记录方式,让幸福在生活中留下印记,当晚辈不再了解光线是怎么凝结在银盐上的时候,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被数字化的光影,了解我大学生活的这小小一虞。